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光裕戏曲社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新浪微博连接

一步搞定

搜索
查看: 243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越剧《宿庙题诗》刘彦昌人物分析

[复制链接]

贡献  第873名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24-5-31 21:04
  • 签到天数: 88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6]荣誉坛民

    跳转到指定楼层
    1
    发表于 2024-1-22 12:31:02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   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,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    x
           越剧《劈山救母》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越剧院创作的神话戏,刘彦昌一角陆锦花女士和范瑞娟女士都出演过,而且都留下了精彩的唱段,比如《宿庙题诗》《重上华山》《对月思家》等等。但是很可惜“十年”之后,上越似乎没有复排这出戏的计划,但是里面的唱段都流传开来了,《宿庙题诗》也变成了陆派常演的折子戏之一,现在网上能利用的资料除了陆老的演唱录音之外,还有曹银娣、吴凤花的全剧录像以及陆老教这出戏的电台录音等等。
           我对这出戏的理解发生过一个变化,起初听许杰、夏赛丽等人的演唱,感觉这段唱把陆派清新自然、潇洒流暢的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,而且人物也是一个比较正面的人物(比起王魁的渣、曾荣的别扭,刘彦昌算是个正常人了。),整出戏没有很大的情绪起伏。但是之后听了陆老的教戏录音才发现,自己的理解很片面啊!首先,这出戏出场是要带一丝丝疑惑和焦虑的,毕竟是一个在深山老林迷路的读书人,而且还是华山啊,所以肯定是有一点忧虑的,但是不能太重。其次,这出戏正因为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和丰富的故事情节,所以唱就很关键,而且是连续好几段唱,板式变化也比較多,尊嘟很难唱。第三,刘彦昌这个人物其实是一位很传统的士人,他的情绪很内敛、甚至酸酸的,演得太輕浮就变成“调戏圣母”了,还是要突出虔诚恭敬的这一方面,之前有演员题诗的时候把诗写在圣母像的飘带上,陆老就觉得这比较轻浮了,还是应该题在墙上。我觉得墙上题诗这个母题,在《封神演义》里是纣王调戏女娲的表现,直接引起了女娲的“致命女人”计划,所以还是不能演得轻浮。第四,老艺术家对这出戏的理解是很深刻的,打动刘彦昌的不是圣母的美貌,而是她的慈悲心肠,感觉当时的老艺术家思想还是很进步的。
         想到要学这出戏,心里也是很忐忑,唱、念的分量太大,《宿庙题诗》这一段长达十分钟,夹白夹唱,还有吟诗调,难度不是一般的,学是争取学完哈。总体来看人物的内心是:前四句带点忧虑,后二句如释重负,接着一段是虔诚地赞颂,再下一段是由衷地钦佩,而且刘彦昌此处是借圣母之口,来抒发自己对“人间独多乱离世”的感慨,这也是刘彦昌的抱负所寄,包括紧接着的吟诗调“莫愁玉女峰头冷,犹有天台采药人”,正是表达了刘彦昌和圣母一样良心相通,心系百姓的心理。结尾处,刘彦昌重稍微沉重的思绪中抽离,以自嘲的方式自解,增添了一份轻松喜悦的情绪。
           一年多来,殷师、张hh帮助,指导了我很多,但是深感自己的训练还没到位,台步僵硬、偏台、抬下巴的问题还是得克服,当然还有音准QAQ。这一段其实在暑假期间就已经开始学了,学了大概六句不到,这学期也自己琢磨琢磨,感觉到了一点咬字的重要性,自己有时候鼻音韵母的字,总是归韵不到位,导致音准不准,其实有时候注意一下归韵,音自然就下来了。另外就是气还是太虚,下学期得想办法勤来喊嗓。加油加油。


    上一篇:《失空斩》人物分析之诸葛亮
    下一篇:越剧《梁祝》祝英台人物分析

    最近访客

    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   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站点统计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光裕戏曲社 ( 苏ICP备09082362号   

    GMT+8, 2024-6-26 17:52 , Processed in 0.372045 second(s), 50 queries , Gzip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   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