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光裕戏曲社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新浪微博连接

一步搞定

搜索
查看: 4687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常规活动] 2019.3.15《京剧流派与赏析(二)》专题讲座

[复制链接]

贡献  第873名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20-3-25 14:36
  • 签到天数: 50 天

    连续签到: 1 天

    [LV.5]常住居民

    跳转到指定楼层
    1
    发表于 2019-3-23 21:31:20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    请注册并登陆使用,以体验更好更便捷的功能

   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    x
    本帖最后由 风清朗 于 2019-4-27 20:27 编辑

    3月15日,在学正楼204,我们举行了主题为“京剧流派与赏析(二)”讲座。这次讲座的主要内容有后四大须生和四大花旦之一的梅兰芳。紧接着上次的内容,殷师第一个讲的是后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,他的特色是“错骨不离骨”。奚啸伯自己爱琢磨,以板眼的错开形成自己的风格,填补上过门。然而奚派戏在当时受到了冷落,行内觉得他的唱腔是言菊朋的与马连良的结合,但他有几个好徒弟,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,都以奚派为兴趣,可以说这些徒弟们进一步扩大了奚派戏的影响。殷师由此告诉我们,业余的不一定比专业的差,尤其是在兴趣上。我们只是戏曲爱好者,虽然不是专业演员,但只要肯琢磨,也能享受其中。
    接着是杨宝森,相比而言,他嗓子不足,但在腔上下足了文章,他的戏总是韵味十足,唱腔低沉富有感情。艺术上得益于余叔岩的徒弟杨宝忠(杨宝忠后改拉京胡,可谓一绝)。然后殷师给我们对比了余叔岩和余叔岩的弟子们的特点。余叔岩清凉干净,中正平和,讲究归韵干净。谭富英早年不太注意归韵,速度比他们快一点,更加爽朗。而杨宝森韵味十足,低沉沧桑,做腔,每个腔唱圆,他把余叔岩的神髓学到并融会贯通化为己用。相比之下,女弟子孟小冬则是亦步亦趋学余叔岩,她虽然早年成名,但拜师学艺诚心非常,忘掉过去所学,一切从零开始。听取余叔岩的建议,不参加演出,闭门深造,并放低调门,这是因为本来女性的声音更加亮一点,这便有了沧桑感。孟小冬后来人称“冬皇”。可以说杨宝森和孟小冬从不同的方面全面继承了余叔岩。
    随后是李少春,他演猴戏出名,是猴王世家,拜余叔岩为师。李少春是极好的文老生兼武生,文武齐全达到极致,人称“李神仙”。可惜的是过高强度的演出累垮了身子,但他依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电影资料。殷师给我们放了京剧电影《群英会》和李少春的《野猪林》。借着视频,殷师说对于我们的专场,不要干等过门,一定要在人物当中,还要注意锣鼓,锣鼓给演员一个劲儿。神情动作要放开,要让观众明白。还要亮出节骨眼,跟自己的搭档配合好,好好塑造人物,生旦两个是两种风格,能形成反差,这种反差很有意义很吸引人。
    之后是马连良,他的腔带着一点小小的跳跃。谭元寿拜李少春为师,学文武老生,他对艺术对舞台对戏迷总是怀着极大的尊重,可以说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。


    上一篇:2019.3.17仙林党群服务中心戏曲志愿活动
    下一篇:2018.3.23身段课

    最近访客

    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   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赞 踩 分享一下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站点统计|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光裕戏曲社 ( 苏ICP备09082362号   

    GMT+8, 2024-6-26 16:30 , Processed in 0.379943 second(s), 53 queries , Gzip On.

    Powered by Discuz! X3.2

   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